以東南亞為主題的台灣旅行Step2:嘉義鄉村永續發展協會(CCEDA)。
南下走訪了一些深耕在移工、新住民和社區營造的團體,第二站來到:嘉義鄉村永續發展協會。
主要會選擇此點是在文化部所推的『2016文化部新住民藝文體驗推廣實驗計畫』中有介紹這個組織,發現很多很有趣的活動在這個靠海的庄仔頭發生…。
了解協會的組織及計畫、業務範疇和新住民姊妹之間合作,目前嘉義鄉村永續發展協主推:推農漁業升級、鄉土文化傳承和自然生態保育和鄉村永續。而協會所在的東石鄉塭仔村的產業型態同時有養殖漁業和農業,近期輔導種植復種小麥。
有提到靠天吃飯的農漁民,受氣候環境影響甚巨,當時冬瓜價格暴跌,只要一採收就賠錢,協會輔導製作成高附加價值的冬瓜酥,到現在持續在銷售冬桂香酥禮盒,另外還有在地自產的虱目魚、白蝦、新住民製作的辣椒醬、手工饅頭。
村子裡的新住民主要來自印尼、越南和柬埔寨,平日協會會辦理一些舞蹈和鄉村料理教學等活動,邀請新住民姊妹們一同參與,最後邀請姐妹們親自下廚,成為計畫的發起者、文化的推行者,後續看到參與者分享到,他說他除了享用到姊妹們準備滿漢料理之外,更看到她們自信地分享著來自家鄉的料理文化。
另外還有吸引我們目光就是村子的老人日托服務,這跟未來台灣人口變化和照顧長輩是誰的現象最直接相關的一項社區服務,採參與者付費模式,全台灣大概60個點試辦理老人日托服務,怡靜跟我們分享和老人家相處的點點滴滴,辦理日托的進程和模式,星期一到三在村子的A據點,星期四到五在村子的B據點,上午會帶領一些課程,像是動手作蚵仔殼風鈴和是長輩健身操,下午則是比較輕鬆的方式在廟口進行閒話家常,長輩們也能各自回自己的家整理農作物或是養殖事業…。
協會從2010年7月成立至今已經邁向第6年了,接待我們的怡靜是這一兩年返鄉地青年,溫柔的話語中看到她堅定地、正向地推動鄉村的永續發展,凝聚社區的力量展現,從中了解到社區凝聚力非一朝一夕,如何讓各種文化的議題藉由各種活動中發酵著。
嘉義鄉村永續發展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cceda/
文化新住民 社區同齊行:https://www.facebook.com/2016cn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grantcc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